一、水質(zhì)特點
1.高有機物濃度(COD、BOD?高)
來源:魚血、油脂、碎肉、內(nèi)臟、蛋白質(zhì)、粘液等。
典型值:
COD:2000 - 10,000 mg/L(甚至更高)
BOD?:1000 - 6000 mg/L
特點:易腐敗發(fā)臭,需快速處理避免水質(zhì)惡化。
2.高懸浮物(SS)
來源:魚鱗、碎骨、肉渣、貝殼碎片、泥沙等。
典型值:500 - 3000 mg/L
特點:易堵塞管道,增加后續(xù)處理負荷。
3.高鹽分(Cl?、Na?等離子)
來源:海水清洗、腌制工序(如蝦仁、魚干加工)。
典型值:鹽度 1 - 3%(部分高達 5% 以上)
影響:抑制微生物活性,制約生化處理效率。
4.高氮磷含量
來源:蛋白質(zhì)分解(氨氮、有機氮)、魚體磷、清潔劑含磷化合物。
典型值:
總氮(TN):100 - 800 mg/L
總磷(TP):20 - 200 mg/L
風險:易導致水體富營養(yǎng)化。
5.高油脂含量
來源:魚油、內(nèi)臟脂肪。
典型值:50 - 1000 mg/L(以動植物油計)
影響:形成浮渣,阻礙氧氣傳遞,堵塞生物膜。
6.季節(jié)性/間歇性波動大
加工量受捕撈季節(jié)影響,水質(zhì)水量變化劇烈(如汛期COD驟增)。
7.易生物降解性
有機物以蛋白質(zhì)、脂肪為主,可生化性較好(BOD?/COD > 0.5),但高鹽分需特殊菌種適應。
二、主要污染物
|
污染物類型 |
具體成分 |
環(huán)境危害 |
|
有機污染物 |
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 |
耗氧、水體黑臭 |
|
懸浮固體(SS) |
魚鱗、骨渣、貝殼碎片 |
沉積堵塞、影響透光性 |
|
營養(yǎng)鹽 |
氨氮(NH?-N)、有機氮、磷酸鹽 |
富營養(yǎng)化、藻類爆發(fā) |
|
油脂類 |
魚油、動物脂肪 |
形成油膜,阻礙復氧 |
|
鹽類 |
Cl?、Na?、SO?2?等(來自海水) |
土壤鹽漬化,抑制微生物 |
|
病原微生物 |
大腸桿菌等(來自內(nèi)臟) |
傳播疾病 |
三、常用處理工藝(組合應用為主)
1. 預處理階段
格柵/篩網(wǎng):
去除大顆粒懸浮物(魚骨、貝殼等),保護后續(xù)設備。
細格柵(孔徑 1-5 mm)更有效。
調(diào)節(jié)池:
均衡水質(zhì)水量,緩沖季節(jié)性波動,避免沖擊負荷。
除油單元:
隔油池:去除浮油(比重<0.95);
氣浮法(DAF/CAF):高效去除乳化油、微細懸浮物(加PAC/PAM混凝劑)。
2. 物化處理
混凝沉淀/氣浮強化:
投加 鋁鹽/鐵鹽(如PAC) 和 PAM,去除膠體有機物、磷及細小SS,COD去除率 40-60%。
3. 生物處理(核心)
厭氧工藝(針對高COD):
UASB(升流式厭氧污泥床):耐高負荷,COD去除率 >70%,產(chǎn)生沼氣可回收能源。
IC反應器:適用于更高濃度廢水,抗沖擊能力強。
好氧工藝(針對低COD及脫氮除磷):
A2/O(厭氧-缺氧-好氧):同步脫氮除磷,適合TN/TP高的廢水。
SBR(序批式反應器) / CASS:靈活控制曝氣時間,適應水質(zhì)波動。
MBR(膜生物反應器):高效固液分離,出水SS近零,適合高標準排放(但膜污染需管理)。
耐鹽菌強化:
對高鹽廢水(>1%),需接種耐鹽菌或逐步馴化污泥。
4. 深度處理
生物濾池(BAF):進一步降解殘留COD、氨氮。
化學除磷:投加鐵鹽/鋁鹽沉淀磷酸鹽。
活性炭吸附/臭氧氧化:去除難降解有機物、脫色除臭(成本較高)。
反滲透(RO):脫鹽及深度凈化(用于回用要求高的場景)。
四、關鍵挑戰(zhàn)與對策
|
挑戰(zhàn) |
解決對策 |
|
高鹽抑制微生物 |
稀釋進水;接種耐鹽菌;延長污泥馴化時間 |
|
油脂堵塞/包裹污泥 |
強化前段除油(氣浮+破乳劑) |
|
氮磷去除難 |
采用A2/O工藝;化學輔助除磷 |
|
季節(jié)性負荷波動 |
增大調(diào)節(jié)池容量;SBR工藝靈活運行 |
|
污泥脫水困難 |
投加石灰/PAM調(diào)理;板框壓濾機 |
五、未來趨勢
資源回收:
從廢水中提取魚蛋白、甲殼素(蝦蟹殼)、魚油等高值產(chǎn)品。
高效菌種開發(fā):
耐鹽脫氮菌、嗜鹽厭氧菌的篩選與應用。
低碳工藝優(yōu)化:
厭氧產(chǎn)沼能量回收 + 好氧工藝節(jié)能(如微孔曝氣)。
零排放技術:
“RO + 蒸發(fā)結晶”組合實現(xiàn)鹽分資源化(成本較高)。
總結:
海鮮加工廢水需采用 “預處理+物化+厭氧+好氧+深度處理” 的組合工藝,核心是高效除油、耐鹽生化系統(tǒng)及脫氮除磷。實際設計需根據(jù)具體水質(zhì)(如鹽度、COD濃度)、排放標準及成本綜合選擇,并重視季節(jié)性調(diào)控與污泥管理。